全红婵在巴黎拿了金牌,这事儿挺热闹。
不是说她技术有多大突破,也不是说对手有多弱,而是这背后的故事,有点意思。
这姑娘,17岁,站在十米台上,动作干净利落,水花压得漂亮,425.60分,卫冕成功。
这成绩,放眼世界,没几个能比。
但你得知道,三年前,东京奥运会,她就拿过金牌,当时14岁,破了纪录,466.20分。
那时候,大家觉得,这孩子,未来可期。
可问题来了,人这玩意儿,不是机器,会发育。
个子长高,体重增加,身体重心变了,以前练熟的动作,现在做起来,就不是那个味儿了。
跳水这行,对身体要求高,差一点,就是差之千里。
全红婵也一样,东京之后,身体变化大,技术动作开始走样。
2022年世锦赛,2023年全国冠军赛,都出了问题,失误,丢金,压力山大。
网上那些键盘侠,开始喷了,说她不行了,说教练不行了,各种难听的话,都出来了。
说到教练,陈若琳,也是个传奇人物。
奥运五金,年纪轻轻就退役了。
这次临危受命,当了全红婵的教练。
这俩人,都挺不容易的。
陈若琳自己也经历过发育关,知道这有多难。
她就想,自己走过的弯路,不能让全红婵再走一遍。
所以,训练的时候,陈若琳对全红婵,那是真狠。
力量训练,空中翻滚,跳台实训,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稍微有点不满意,就得挨批。
全红婵也怕她,说有一段时间,挺怕陈教练的。
但训练之外,陈若琳对全红婵,又像个大姐姐,甚至像个妈。
帮她剪头发,买擦脸油,骑电动车送她去训练。
全红婵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喜欢娃娃机里的公仔,也不敢要。
陈若琳知道后,就给她买。
这俩人,身世也挺像的。
陈若琳小时候,父母离异,跟着外婆长大。
全红婵家里,母亲身体不好,父亲挣钱养家。
都是苦孩子出身,更能理解对方。
杭州亚运会之前,全红婵状态不好,陈若琳急了,说了她几句狠话:“你得调动起来!你累了光喊累有什么用?比赛的时候你也给我喊累啊?”这话,被网友骂惨了,说她太严厉。
陈若琳回应说,运动员状态有起伏,很正常。
竞技体育,就是要一点一滴去争取。
金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多哈世锦赛,全红婵终于爆发了,拿了单人项目冠军。
师徒俩,抱在一起,哭得稀里哗啦的。
这次巴黎奥运会,全红婵顶住压力,卫冕成功。
比赛结束,她第一个冲过去抱住陈若琳,泪水止不住。
她说,教练比她更辛苦,一直在照顾她。
网上有个话题,叫“陈若琳把全红婵养得是真好啊”,上了热搜。
是啊,这俩人,亦师亦友,亦母亦姐,互相扶持,互相成就。
有人说,陈若琳是“重新把自己养一遍,爱一遍”。这话,挺有道理的。
陈若琳自己,也是个传奇。
北京奥运会,16岁拿金牌。
伦敦奥运会,卫冕。
里约奥运会,双人跳台三连冠。
24岁,就成了奥运五金王。
现在,全红婵在她的指导下,也成了奥运冠军。这是一种传承。
陈若琳不仅带出了全红婵,还带出了练俊杰和杨昊,拿了男子双人10米跳台金牌。
三个弟子,三枚金牌,陈若琳成了“奥运冠军教练”。
全红婵说,她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在下一届奥运会上……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两个苦孩子,互相帮助,一起走向成功的故事。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658配资-股市配资平台-上海股票配资网站-炒股配资开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