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会同科技部调整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此次调整共删除3项技术条目,新增1项,修改1项,新增与修改项包含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有色金属冶金技术等。
据了解,2001年,商务部会同科技部以部令形式发布《目录》,并分别于2008年、2020年和2023年对部分内容进行调整、修订。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此次《目录》调整是顺应我国技术发展变化形势、完善技术贸易管理的具体举措,旨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统筹发展和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技术出口是指从中国境内向境外,通过贸易、投资或者经济技术合作方式转移技术的行为。属于《目录》禁止出口的技术,不得出口。属于限制出口的技术,实行许可证管理;未经许可,不得出口。属于自由出口的技术,实行合同登记管理。
具体看来,《目录》新增1项限制类技术条目,即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包括新增电池用磷酸铁锂制备技术、电池用磷酸锰铁锂制备技术、磷酸盐正极原材料制备技术等3条控制要点。
修改1项限制类技术条目,即有色金属冶金技术,包括新增锂辉石提锂生产碳酸锂技术、锂辉石提锂生产氢氧化锂技术、金属锂(合金)及锂材制备技术、卤水提锂技术、含锂净化液制备技术等5条控制要点,修改提取金属镓技术控制要点。
值得注意的是,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目录》限制的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主要为下一代高端磷酸铁锂制备技术。例如,此次受到出口限制的磷酸铁锂材料需满足该材料在220MPa下粉体压实密度≥2.58g/cc,0.1C放电克容量≥160mAh/g,首次库伦效率≥97%;磷酸锰铁锂制备材料需满足在220MPa下粉体压实密度≥2.38g/cc,0.1C首次库伦效率≥95%,0.1C放电克容量≥155mAh/g,0.1C平均电压≥3.85V。
对于上述调整,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在敏感领域正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将相关技术纳入《目录》限制类,有利于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相关技术安全、可持续应用和发展。
车夫咨询合伙人曹广平认为,当前我国调整《目录》,尤其是将锂电正极材料制备及上游相关提锂技术纳入限制范围,是我国锂离子电池制造业领先地位与复杂国际贸易局势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举措既是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长远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应对其他贸易争端的务实策略和有效措施。做好核心技术开发和保护,有利于我们在国际贸易和产业发展中占据一定的主动地位,获得更多产业效益。”
掌握更多核心技术
得益于低成本与高安全性,当前磷酸铁锂电池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正逐步扩大。
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的最新报告指出,今年1-5月,中国正极材料制造商的出货量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当升科技(300073)、杉杉股份(600884)等主要正极供应商竞争激烈,中国正极制造商正基于中国国内市场需求和大规模产能计划,逐步扩大其全球市场份额。
我国在当前全球锂电产业链中优势显著。具体看来,全球前5名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制造商均为中国企业。SNE Research认为,这充分表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实际上由中国主导。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的增长与中国材料企业的全球主导地位直接相关,进一步巩固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电池材料供应链结构。
英国研究公司Fastmarkets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磷酸铁锂电池生产和锂加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去年,中国占全球磷酸铁锂电池产能的94%,并提供了全球70%的加工锂产量。
“我国在锂离子电池产业化领域的领先,恰恰体现了我们对更多核心关键技术的掌握。从当前情况来看,相关产品、技术,乃至设备和专业人才,都是我国锂电池行业的宝贵财富。”曹广平表示。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内相关企业可以凭借技术优势,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谈判地位,进一步巩固在全球电池产业链中的主导权。同时,这也促使国内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开发更先进的技术,应对全球市场变化。
多举措应对挑战
“从前瞻性角度看,锂离子电池相关技术与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无人机、低空经济等诸多产业发展高度相关,和稀土资源等一样,具有较高的战略地位。”曹广平认为。
当前,海外不少国家对于新能源产业链政策调整复杂且多变。对此,SNE Research指出,为了应对政策变化和供应链失衡带来的风险,全球正极材料供应商正加快其战略应对措施,如多样化产品组合和客户,以及加强当地生产基地。谁能在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将取决于谁最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
国内相关企业也在积极行动,在保持技术优势的同时积极拓展市场。德方纳米(300769)4月表示,公司密切关注国际贸易环境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充分发挥公司在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领域积累的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快推进海外基地建设。
富临精工(300432)5月称,基于磷酸铁锂产业市场需求和变化,公司将加快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销提升和上游草酸亚铁、磷酸二氢锂项目建设,新增产能和上游主材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有利于降低成本,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
当升科技5月透露,未来,随着公司磷酸(锰)铁锂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将通过提升产品性能、工艺装备水平与生产效率、打通上游一体化合作等举措,降低制造成本,优化客户结构;公司已成功开发出兼具高容量与长循环的高端锰酸锂与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客户评测各项性能指标表现优异。(记者 杨梓)
658配资-股市配资平台-上海股票配资网站-炒股配资开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