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建军节当天,东海波涛之上演惊魂一幕:一架外军P-3C反潜机以离浪30米的“贴海飞行”姿态闯入中国防空识别区,试图用冷战老招数瞒天过海。 歼-16战机编队挂着实弹紧急升空,双方在浪尖高度展开“零高度差”缠斗,最近时机翼间距仅30米,相当于客机舷窗到引擎的距离,稍有不慎便是机毁人亡。 但外军没料到,这场精心策划的挑衅,最终以P-3C被火控雷达锁定、MQ-9C无人机仓皇撤退收场。
外军双机编队早有预谋。 P-3C反潜巡逻机关闭应答器,利用海面杂波干扰雷达探测,以30米超低空掠海逼近中国领海基线。 其后方80公里处,MQ-9A“死神”无人机同步盘旋,构建起“有人机突前侦察+无人机远程监控”的战术链条。 这种组合曾多次在敏感海域得手,但此次东海防线已非昔比。 相控阵雷达系统实时捕捉到P-3C的轨迹波动,误差范围缩小至3米内,海杂波干扰战术彻底失效。
12时07分,两架挂载PL-15导弹的歼-16从沿海基地呼啸升空。 此时P-3C正以750公里时速沿防空识别区边缘蛇形机动,多次向内试探。 歼-16编队指挥官张占方驾机切入其侧翼,通过公共频道发出中英双语警告:“你机已进入中国管辖空域,立即撤离! ”无线电静默的P-3C突然加速冲向领海基线,挑衅意图昭然若揭。
歼-16双机立即启动“平行卡位”战术。 长机从P-3C右后侧俯冲而下,25米高度与目标保持同向飞行,机翼间距被压缩至30米。 这个距离对两架总重超70吨的军机意味着什么? 歼-16极速可达2700公里/小时,30米空间仅够0.5秒反应时间。 视频画面显示,P-3C舷窗内的飞行员面部肌肉紧绷,操纵杆出现明显回拉,这是遭遇心理压制的生理反应。
当P-3C试图爬升摆脱时,歼-16僚机已占据其正上方。 主动相控阵雷达波束锁定警报在P-3C座舱内尖啸,这意味着任何异动都可能触发反击。 14时23分,P-3C被迫调转航向撤离。 但它并未死心,凭借18小时续航能力在外海盘旋,等待歼-16燃油耗尽。 这种“耗油战术”曾让中国战机吃过大亏,但这次剧本不同了。
15时41分,一架运-20加油机出现在雷达屏幕上。 歼-16长机以“软管-锥套”模式完成对接,7分钟补充6吨燃油。 这套动作在浪高3米的复杂海况下完成,创下解放军远海加油新纪录。 P-3C机组从监视屏看到这一幕时,电台里传出急促英语通话:“他们的滞空时间超出预期! ”
更让外军措手不及的是对无人机的反制。 当MQ-9A试图绕飞至侦察阵位时,歼-16D电子战机释放定向干扰波,无人机操控屏瞬间雪花弥漫。 失去数据链支撑的MQ-9A如同断线风筝,15分钟后调头返航。 这场持续5小时17分的对峙,以中国战机全程压制告终。
东海防空识别区记录显示,2025年1至7月已发生类似驱离行动31次。 与2001年撞机事件时相比,中国空军不再需要冒险“拼刺刀”,体系化作战能力让外军侦察机始终被挡在火力半径之外。 当歼-16飞行员返航后检查挂载导弹的保险栓时,地勤在弹体上发现一行小字:“东海苍穹,有我无虞。 ”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658配资-股市配资平台-上海股票配资网站-炒股配资开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